• 2022年第28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2022, 28(6).

      摘要 (50) HTML (0) PDF 4.51 M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2022, 28(6).

      摘要 (19) HTML (0) PDF 374.62 K (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家论坛
    • 耳蜗毛细胞死亡引发耳蜗内延迟性继发病变的研究

      2022, 28(6):1-1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1001

      摘要 (290) HTML (177) PDF 2.77 M (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讨论了由耳蜗毛细胞死亡引发的耳蜗内一系列延迟性继发病变。在外毛细胞遭到破坏的早期阶段,外指细胞即刻膨胀开来并堵塞了螺旋器表面的穿孔。外指细胞的膨胀有效阻止了含高钾浓度的内淋巴液进入到螺旋器的内部,从而使剩余的毛细胞和支持细胞避免了钾中毒损害。膨胀的外指细胞随后分化成高大柱形细胞并继续支撑起耳蜗螺旋器的整个外形结构。在发生散在性外毛细胞缺失的耳蜗损害模型,由外指细胞转化的高大柱形细胞在外毛细胞缺失的位置永久支撑起耳蜗螺旋器的结构,使周围剩余的存活外毛细胞继续发挥其放大和转换声学振动信号的功能以维持残余听力。在发生大面积外毛细胞死亡的耳蜗损害模型,转化成高大柱形细胞的前外指细胞在外毛细胞缺失后30d左右死亡,随后导致整个耳蜗螺旋器的结构坍塌和内毛细胞及其他支持细胞的继发性死亡,最后在耳蜗基底膜上仅存一层扁平上皮。无论是在内外毛细胞被同时破坏的实验模型还是在外毛细胞大面积死亡后继发支持结构坍塌和内毛细胞死亡的实验模型,耳蜗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都会在丧失内外毛细胞后数周内发生继发性破坏。位于蜗轴螺旋管内的螺旋神经节随后也因丧失神经刺激信号和缺乏神经营养因子而引发延迟性螺旋神经节死亡,螺旋神经节的死亡使与耳蜗核相连的听觉神经中枢端轴突也发生不可逆的破坏,最终导致耳蜗周围系统与中枢听觉系统的神经连接永久中断。

    • >耳科学专栏
    • 实验动物前庭感觉毛细胞的定量观察

      2022, 28(6):11-1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90001

      摘要 (246) HTML (167) PDF 2.24 M (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测量常用实验动物内耳前庭感觉区的实际面积和量化分析前庭各个感觉区的毛细胞总数或密度。方法 ①制作CBA/CaJ小鼠、裸鼠、SD大鼠、豚鼠、南美栗鼠、新西兰白兔和非洲黑长尾猴的球囊斑铺片和椭圆囊斑铺片及壶腹嵴铺片,所有铺片样品来自每种受试动物的6个颞骨,在放大100倍的光学显微镜下拍摄2个囊斑铺片的整体照片;②应用Image J软件的图像测量程序,测量了上述7种常用实验动物球囊斑和椭圆囊斑的实际面积;③用网格将球囊斑铺片和椭圆囊斑铺片照片上的前庭感觉区划分为一个个方块区域。在放大400倍的光学显微镜下准确计数每个方格内的毛细胞数量,然后将每个方格的毛细胞计数结果相加以获得每种受试动物球囊斑和椭圆囊斑上的毛细胞总数;④应用前庭小视野定量观察技术计算出前庭各个感觉区小视野范围内的毛细胞密度。结果 ①从小鼠、裸鼠、大鼠、豚鼠、南美栗鼠、白兔到猴的球囊斑面积依次为(0.193±0.009)、(0.216±0.008)、(0.323±0.010)、(0.528±0.035)、(0.687±0.065)、(1.237±0.075)、(1.371±0.032)mm2;椭圆囊斑的面积依次为(0.193±0.020)、(0.208±0.013)、(0.321±0.011)、(0.526±0.034)、(0.795±0.017)、(1.224±0.082)、(1.388±0.048)mm2;②从小鼠、裸鼠、大鼠、豚鼠、南美栗鼠、白兔到猴的球囊斑毛细胞的总数依次为(2476.3±64.4)、(2389.8±47.8)、(3135.3±191.6)、(4882.2±208.7)、(6128.5±242.9)、(10572.2±464.4)、(10992.7±397.4)个;椭圆囊斑毛细胞的总数依次为(2491.4±54.8)、(2368.0±46.1)、(3218.8±82.9)、(4925.3±271.1)、(7794.0±386.1)、(11347.4±435.7)、(11114.5±410.6)个;③从小鼠、大鼠、豚鼠、南美栗鼠、白兔和猴的球囊斑微纹区和周边区的毛细胞密度(毛细胞数量/0.007mm2)依次为101.0±5.79(微纹区)/120.8±4.15(周边区),95.5±3.91(微纹区)/109.2±5.26(周边区),78.4±6.54(微纹区)/94.8±4.38(周边区),60.0±4.74(微纹区)/84.6±2.61(周边区),57.2±3.83(微纹区)/80.0±3.54(周边区),53.8±4.21(微纹区)/68.0±4.18(周边区)。从小鼠、大鼠、豚鼠、南美栗鼠、白兔和猴的椭圆囊斑微纹区和周边区的毛细胞密度(毛细胞数量/0.007mm2)依次为103.8±5.02(微纹区)/119.2±3.70(周边区),91.2±2.49(微纹区)/106.4±4.16(周边区),74.1±3.54(微纹区)/90.8±3.56(周边区),60.4±4.98(微纹区)/81.6±2.07(周边区),57.8±1.92(微纹区)/77.8±3.70(周边区),54.0±2.74(微纹区)/66.4±2.51(周边区)。从小鼠、大鼠、豚鼠、南美栗鼠、白兔和猴的壶腹嵴毛细胞密度(毛细胞数量/0.007mm2)依次为112.4±6.38,105.5±3.51,95.2±3.42,84.0±7.16,78.2±2.86,70.8±2.39。可见由于体型较小动物毛细胞的细胞体比体型较大动物毛细胞的细胞体小,因而体型较小动物的前庭毛细胞密度高于体型较大动物的前庭毛细胞密度。另外,每种实验动物球囊斑和椭圆囊斑微纹区的毛细胞密度相似,周边区的毛细胞密度也大致相同,但是同种实验动物囊斑微纹区的毛细胞密度却低于周边区的毛细胞密度。此外,壶腹嵴毛细胞的密度与球囊斑和椭圆囊斑周边区的毛细胞密度几乎相同。鉴于某些损害因素往往具有选择性破坏囊斑微纹区毛细胞的表现,因此囊斑微纹区的毛细胞密度应该与囊斑周边区的毛细胞密度区分开来进行统计,必要时甚至需要把Ⅰ型毛细胞和Ⅱ型毛细胞也区分开来分别予以病理学改变的定量评估。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前庭测量方法和获得的前庭各个感觉区的测量数据和毛细胞总数及毛细胞密度,为前庭病理学研究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经验和必要的参考数据。

    • HARS2基因突变致以耳聋为表现的Perrault综合征机制的研究

      2022, 28(6):19-2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245

      摘要 (22) HTML (157) PDF 1.73 M (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耳聋家系HARS2基因突变位点对HARS2蛋白的影响,为研究HARS2基因突变致Perrault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检测并验证该家系成员样本DNA的HARS2基因。使用软件对蛋白质建模,分析预测Asp117Asn和Leu303Pro突变对HARS2蛋白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转染含野生型HARS2基因和HARS2基因Asp117Asn突变、Leu303Pro突变的慢病毒重组质粒以及空载体至HEK 293T细胞(人胚肾细胞)中,分别获得WT细胞组(转染野生型的HEK293T细胞)、Asp117Asn细胞组(转染Asp117Asn突变的HEK293T细胞)、Leu303Pro细胞组(转染Leu303Pro突变的HEK293T细胞)、NC细胞组(转染空病毒载体的HEK293T细胞)。Northern blot检测线粒体tRNAHis氨酰化水平;Western blot检测HARS2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测定HARS2蛋白表达部位。结果 ①先证者及其哥哥为耳聋患者,为HARS2 c.349G>A(p.Asp117Asn)和c.908T>C(p.Leu303Pro)复合杂合突变;其父亲为HARS2 c.908T>C(p.Leu303Pro)杂合突变;其外婆、母亲、舅舅为HARS2 349G>A(p.Asp117Asn)杂合突变;②突变可能导致HARS2蛋白稳定性下降;③WT细胞组线粒体tRNAHis氨酰化水平高于其余3组(P<0.05);Asp117Asn细胞组较Leu303Pro细胞组线粒体tRNAHis氨酰化水平高(P=0.016);④HARS2蛋白均于线粒体表达;⑤HARS2蛋白在NC细胞组中无明显表达;WT细胞组HARS2蛋白表达与Asp117Asn细胞组无明显差异(P=0.356),高于Leu303Pro细胞组(P=0.000)。结论 ①明确了HARS2基因2个新突变位点c.349G>A和c.908T>C;②该突变可能通过降低HARS2蛋白氨酰化能力和/或表达,导致线粒体tRNAHis氨酰化能力降低,进而出现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听力损失。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Val66Met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耳鸣的相关性研究

      2022, 28(6):27-3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28

      摘要 (268) HTML (155) PDF 944.95 K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Val66Met基因多态性与耳鸣的关系,评价耳鸣疗效及耳鸣程度与血浆BDNF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30例耳鸣患者(实验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BDNF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rs 6265Val66Met)。耳鸣严重程度使用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估。根据THI评分将耳鸣患者分为两组:轻度残疾(≤36分)和中重度残疾(≥38分)。所有患者使用经颅磁刺激治疗。以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血浆BDNF浓度治疗前后变化情况,探讨耳鸣程度及疗效与血浆BDNF浓度的关系。结果 耳鸣患者血清BDNF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耳鸣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血清BDNF浓度高于治疗前血清BDNF(P<0.05);耳鸣治疗无效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DNF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在耳鸣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中,BDNF(rs 6265Val66Met)基因多态性与血清BDNF浓度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BDNF的浓度与耳鸣的预后存在相关性,BDNF可能通过神经可塑性机制参与耳鸣疾病的发生;因此推测血清BDNF浓度可以作为耳鸣疗效的客观指标之一。

    • 854例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022, 28(6):33-3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304

      摘要 (344) HTML (148) PDF 893.85 K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收诊的耳鸣患者临床特征,为耳鸣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门诊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8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临床特征,并将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病程、持续性、患耳听力损失程度、耳鸣响度、耳鸣音调、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睡眠指数评分等因素为自变量,以耳鸣残疾量表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854例耳鸣患者共有1290耳伴耳鸣,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7±14.65)岁,在30~60岁年龄段的耳鸣患者占比最大(65.2%,557/854);其中耳鸣多为持续性(84.0%,717/854),双侧耳鸣和单侧耳鸣约各占一半,在双侧耳鸣患者中多为对称性耳鸣(97.0%,423/436);54.7%(467/854)的耳鸣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58.8%(502/854)的耳鸣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33.0%(426/1290)的耳鸣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耳鸣残疾量表分级以2~3级为主(18~56分,83.3%,711/854);音调匹配以高频多见(4~8kHz,77.3%,997/1290);耳鸣响度以中低响度多见(<60dB,82.3%,1062/1290)。耳鸣持续性(β=-0.690,P=0.011)、听力损失程度(Spearman=0.140,P<0.001)、耳鸣响度(β=0.046,P=0.002;Spearman=0.135,P<0.00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β=0.049,P=0.001;Spearman=0.214,P<0.001)、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β=0.055,P<0.001;Spearman=0.241,P<0.001)与耳鸣残疾量表评分有关。结论 2018年以来就诊的耳鸣患者其耳鸣严重程度多为轻中度,耳鸣音调多为高频,且大多数为中低响度的耳鸣声。耳鸣的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且多伴有焦虑、睡眠障碍、听力下降等症状。耳鸣的严重程度和耳鸣持续性、听力损失、耳鸣响度、睡眠障碍和焦虑相关,未来应该着重针对这部分人群制定个性化的耳鸣治疗方案。

    • 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 28(6):39-4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516

      摘要 (39) HTML (144) PDF 877.96 K (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各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8月收治的98例(104耳)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耳56耳,右耳48耳。分析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98例(104耳)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治疗总有效率40.38%,其中无效62耳,有效29耳,显效4耳,痊愈9耳;治疗无效组发病天数≥7d、伴发眩晕、未使用巴曲酶比例高于治疗有效组(P<0.05),听力损失低频型患者预后较好(P<0.05);两组年龄、性别、耳侧、听力损失分型(高频型、平坦型、全聋型)、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天数≥7d、伴发眩晕是影响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突发性耳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治疗有效率偏低,其中发病天数≥7d、伴发眩晕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时应予以重视。

    • 巴曲酶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及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2022, 28(6):44-47.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294

      摘要 (60) HTML (148) PDF 873.91 K (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巴曲酶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巴曲酶敏感性及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2月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48例,根据患者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分为敏感组及非敏感组,检测患者凝血功能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FIB的变化及治疗前后纯音听阈变化。结果 ①4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5.0%,其中平坦型总有效率为72.4%,全聋型总有效率为78.9%,敏感组有效率为85.7%,非敏感组有效率为60.0%,敏感组有效率高于非敏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敏感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FIB、APTT下降,TT、PT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敏感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FIB降低,TT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敏感组FIB低于非敏感组,TT、PT高于非敏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巴曲酶敏感性与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相关性,主要与FIB、PT、TT密切相关,与APTT相关性不大,但机体可能通过APTT内源性凝血功能,降低出血风险。巴曲酶可增强抗凝血功能,促进内耳微循环,使抗凝、纤溶和凝血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平衡,安全性良好。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位治疗后复发相关因素调查及站立平衡功能分析

      2022, 28(6):48-52.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63

      摘要 (31) HTML (133) PDF 889.24 K (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复位治疗后复发的因素,分析BPPV患者站立平衡功能。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09例BPPV患者,所有患者手法复位治疗后均接受定期电话随访,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48例)和无复发组(161例)。通过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PV复发的危险因素。选择6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感觉整合试验(SOT)评估动态站立平衡功能,采用感觉相互作用与平衡的改良临床试验(mCTSIB)评估静态站立平衡功能,并比较BPPV组累及不同半规管患者以及对照组间动态和静态站立平衡功能差异性。结果 复发组年龄≥50岁、女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眩晕持续时间≥1周、复位次数≥3次比例高于无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50岁、女性、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是BPPV手法复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BPPV组累及后半规管患者睁眼-测力板稳定-视景随动(CON3)、睁眼-测力板随动-视景稳定(CON4)、闭眼-测力板随动-视景稳定(CON5)、睁眼-测力板随动-视景随动(CON6)SOT平衡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站立于海绵垫睁眼和闭眼时重心晃动的平均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年龄≥50岁、女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是BPPV手法复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累及后半规管的BPPV患者可能容易发生站立平衡功能异常。

    • 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2022, 28(6):53-6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88

      摘要 (41) HTML (140) PDF 1.19 M (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鼻咽癌(NPC)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SOM)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8月15日。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检索文献后获取临床研究资料。使用Review Manager 5.4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质量评价采用New Castle-Ottawa Scale(NOS)进行评估。使用二分类变量描述性别、腭帆张肌萎缩程度≥30%、咽鼓管受累、肿瘤分期(T1-T2、T3-T4)、放疗剂量≥70Gy以及是否使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使用连续变量描述年龄和放疗时间。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评估纳入的数据。结果 本文共纳入7项病例对照研究(757例患者)。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和是否使用IMRT对放疗后SOM形成的影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腭帆张肌萎缩程度≥30%、咽鼓管受累、肿瘤分期T1-T2、T3-T4、放疗剂量≥70Gy、放疗时间对放疗后SOM形成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腭帆张肌萎缩程度≥30%、咽鼓管受累、肿瘤分期(T1-T2、T3-T4)、放疗剂量≥70Gy和放疗时间可能是影响NPC放疗后SOM形成的因素。

    • 鼓膜置管联合咽鼓管吹张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

      2022, 28(6):61-6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53

      摘要 (39) HTML (139) PDF 925.99 K (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鼓膜置管联合咽鼓管吹张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OME)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治疗的98例(127耳)儿童慢性OM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病史均>3个月。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鼓膜置管联合咽鼓管吹张)49例(59耳)和对照组(单纯鼓膜置管)49例(68耳),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59耳治愈55耳、好转3耳,总有效率98.31%(58/59),对照组68耳治愈50耳,好转9耳,总有效率86.76%(59/6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鼓膜穿孔、眩晕、中耳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 儿童慢性OME保守治疗无效时,先行鼓膜置管术,若疗效不满意或者慢性复发者可选择鼓膜置管联合咽鼓管吹张。

    • 神经调节与耳鸣

      2022, 28(6):65-7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015

      摘要 (61) HTML (156) PDF 892.98 K (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耳鸣被定义为没有任何外部声音源的声音感知,其中慢性耳鸣常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耳鸣的因果治疗的记录,大多数药理学和身心治疗方式旨在减少耳鸣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患者的适应性。随着对耳鸣发生和维持的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各种不同的神经调节干预措施也被开发、设计出来,并显示出有希望的结果。这篇综述的目的是从大量的最新文献中,对耳鸣研究中的不同神经调节方法进行简要的概述。

    • 中耳胆脂瘤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2022, 28(6):71-7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299

      摘要 (75) HTML (105) PDF 905.74 K (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耳胆脂瘤是一类位于鼓室和/或乳突内的团块,由角化的鳞状上皮细胞、上皮下的结缔组织以及角化碎片构成,伴/不伴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耳流脓和听力下降,当侵袭周围组织结构时则可产生眩晕、周围性面瘫、颅内感染等一系列颅内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随着全外显子测序等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中耳胆脂瘤的遗传学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关于胆脂瘤的家族聚集性、基因突变及其与综合征的关系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将对上述内容进行综述,从而为中耳胆脂瘤的非手术治疗、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 儿童颞骨先天性胆脂瘤误诊为贝尔面瘫1例原因分析

      2022, 28(6):77-7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215

      摘要 (18) HTML (142) PDF 1.01 M (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论著
    • 鼻中隔黏膜瓣重建鼻咽部放疗后坏死有效率的Meta分析

      2022, 28(6):79-8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21

      摘要 (260) HTML (160) PDF 1.10 M (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鼻咽癌患者应用鼻中隔黏膜瓣重建鼻咽部放疗后坏死(PRNN)清创术后鼻咽部缺损的有效性。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等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数据库建立至2021年2月1日,检索鼻中隔黏膜瓣修复PRNN术后鼻咽部缺损的临床研究。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应用RStuido软件进行效应量分析。结局指标为鼻中隔黏膜瓣重建鼻咽部缺损的有效率。此外,搜索并分析仅以鼻咽坏死组织清创治疗PRNN的研究作为参考。结果 初次检索获得文献1005篇,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篇单臂回顾性研究,共145例患者,鼻中隔黏膜瓣重建鼻咽部缺损成功率为84%(95%CI=[0.72,0.96],I2=74%)。同时,检索到9篇仅以鼻咽坏死组织清创治疗PRNN的研究,其上皮化率为47%(95%CI=[0.31,0.62],I2=94%)。结论 鼻中隔黏膜瓣作为有效的修补材料,可用于PRNN清创手术中鼻咽部缺损的重建,需要更多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研究。

    • 小鼠鼻腔灌洗及鼻黏膜获取方法的改进

      2022, 28(6):87-9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034

      摘要 (425) HTML (124) PDF 1.42 M (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在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及治疗手段疗效评估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对小鼠鼻腔灌洗以及鼻黏膜的获取方法进行了改进,以提高小鼠鼻腔灌洗以及鼻黏膜获取的效率与质量。方法 经后鼻道的鼻腔灌洗方法,并将它与经气管插管的鼻腔灌洗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灌洗液回收率以及操作耗时,以确定两种方法的优劣。另外本研究还提出了两种小鼠鼻黏膜获取方法:即从鼻骨和上颚两个开放的窗口获取鼻黏膜,以及分部位获取鼻黏膜的方法,并通过图片的形式对过程予以了展示。结果 经过简单培训的实验员用后鼻道鼻腔灌洗法收集的灌洗液量要显著高于颇有经验的实验员用气管插管鼻腔灌洗法获取的灌洗液量,平均回收率达93%,而且操作耗时明显缩短。通过从鼻骨和上颚两个开放的窗口获取鼻黏膜,以及分部位获取鼻黏膜的方法,可以分别实现最大化的获取小鼠鼻黏膜。结论 经后鼻道的鼻腔灌洗,从鼻骨和上颚两个开放的窗口获取鼻黏膜,以及分部位获取鼻黏膜的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容易掌握,将会为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研究的取材方法提供重要参考。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姜黄素抗人喉癌细胞的分子机制及其实验研究

      2022, 28(6):92-9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35

      摘要 (297) HTML (112) PDF 1.20 M (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姜黄素抗喉癌的关键靶点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方法 姜黄素靶点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与PharmMapper数据库进行筛选,喉癌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进行筛选,通过FunRich软件获得共有靶点,使用DAVID平台对姜黄素-喉癌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进程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基于Cytoscape软件进行关键靶点筛选,采用分子对接对关键靶点进行验证分析,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姜黄素对喉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姜黄素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对化疗药物多柔比星的化疗增效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姜黄素对喉癌细胞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及转录因子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共获得12个共有靶点,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与喉癌相关信号通路为癌症中的蛋白多糖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传导通路、癌症中的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传导通路、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癌症中的碳代谢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通过分子对接发现:姜黄素与P-STAT3有较好的结合,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到姜黄素可抑制喉癌细胞的迁移能力,CCK-8法发现姜黄素可明显抑制喉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且姜黄素对化疗药多柔比星具有化疗增效作用;Western blot实验发现随着姜黄素浓度的提高不同程度的抑制喉癌细胞P-STAT3蛋白的表达。结论 姜黄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喉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姜黄素对化疗药物多柔比星具有化疗增效作用;姜黄素通过调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1A结合蛋白p300(EP300)及P-STAT3抗喉癌肿瘤细胞,已验证的靶点为P-STAT3。

    • ECRG4基因甲基化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22, 28(6):100-105.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306

      摘要 (306) HTML (114) PDF 1017.22 K (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ECRG4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其在LSCC肿瘤组织中的甲基化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从人类蛋白图谱(HPA)以及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ECRG4在头颈部肿瘤中的表达,收集15例原发LSCC患者的组织样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样本,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样本中的ECRG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及测序分析检测ECRG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比较ECRG4mRNA表达及甲基化水平与L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PA和GEPIA分析结果发现ECRG4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下降。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LSC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ECRG4 mRNA和蛋白表达较低(P<0.001),测序分析结果指出LSCC肿瘤组织中ECRG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P<0.001)。ECRG4 mRNA高表达水平与LSCC患者Ⅲ、Ⅳ期、存在淋巴转移、复发以及G2、G3期相关(P<0.05),而Ⅲ、Ⅳ期、复发以及G2、G3期的LSC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ECRG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ECRG4在LSCC中表达水平下降,甲基化水平升高,在Ⅲ、Ⅳ期、复发以及G2、G3期的患者中变化更明显,为LSCC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成人侧颈区孤立囊性肿块的诊断

      2022, 28(6):106-11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169

      摘要 (47) HTML (125) PDF 1020.92 K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收集初诊为成人侧颈区良性囊肿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探讨良恶性的鉴别要点,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治的成年患者,初步诊断为鳃裂囊肿或囊性水瘤。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影像学以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共37例初诊为颈部良性囊肿的患者中,最终总恶性率为13.5%(5/37),其中口咽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3例。颈部肿块存在分隔或囊壁局限性增厚是成人侧颈区孤立囊性肿块最终诊断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P<0.05)。结论 成人孤立侧颈区囊性肿块需要警惕为颈部不明原发灶转移癌。对于成人侧颈区孤立囊性肿块,尤其当颈部肿块存在分隔或囊壁局限性增厚时,需要结合多种诊断方法,排除颈部不明原发灶转移癌。

    • >临床报道
    • 儿童筛窦尤文氏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22, 28(6):111-11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78

      摘要 (266) HTML (119) PDF 1.17 M (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鼻窦尤文肉瘤(ES)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筛窦ES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该患者为原发性筛窦ES,术前诊断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最终通过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患者接受手术联合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随访8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儿童筛窦ES极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特征与鼻腔其他小圆细胞肿瘤相似,建议采用免疫标记物CD99+NKX2.2的方法诊断。鼻窦ES多采用综合治疗方案,预后较好。

    • >病案报道
    • 气管异物误诊为食管异物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2022, 28(6):115-11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056

      摘要 (338) HTML (123) PDF 917.44 K (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胸腺样分化癌1例

      2022, 28(6):117-11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005

      摘要 (120) HTML (108) PDF 1.22 M (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教学园地
    • 课程思政融入耳鼻咽喉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2, 28(6):120-122,12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2253

      摘要 (185) HTML (113) PDF 887.38 K (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耳鼻咽喉教学过程中,让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及实践同向同行、相辅相成,完成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和接班人。本文根据耳鼻咽喉科学线下、线上混合课程特点,通过讲授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虚拟仿真试验教学方法、问题导向式(PBL)教学法,将思政元素与思政内涵提升融合进耳鼻咽喉教学中,同时培养有思政教学意识和能力的师资队伍,邀请专家通过专题讲座、在线指导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养,并通过教学督导进行评价、示范与交流,教师们将思政育人元素融入耳鼻咽喉科学教育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相长,对于医学生的教学工作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 >综述
    • SIRT1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2022, 28(6):123-12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221420

      摘要 (123) HTML (124) PDF 904.42 K (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变应性鼻炎是IgE介导的鼻黏膜的非感染性炎性疾病,Th1/Th2/Th17/Treg细胞的失衡是变应性鼻炎的重要免疫学特征。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作为III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DNA修复和凋亡、肌肉和脂肪分化、神经元增殖分化、代谢、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关于SIRT1在变应性疾病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哮喘中,对于其在变应性鼻炎中的研究较少,本文就近年来SIRT1在变应性鼻炎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