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29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封面

      2023, 29(5).

      摘要 (121) HTML (0) PDF 2.00 M (6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录

      2023, 29(5).

      摘要 (75) HTML (0) PDF 358.95 K (5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家论坛
    • 外鼻部分缺损的鼻唇沟瓣分区修复方式

      2023, 29(5):1-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3207

      摘要 (362) HTML (257) PDF 1.40 M (5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鼻唇沟皮瓣是常用的局部皮瓣修复方法,可用于修复外鼻缺损。通过选择鼻唇沟区皮肤作为修复材料,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面部形态和美学效果,因为该区域的皮肤与邻近的外鼻皮肤在色泽、质地和类型上相似。鼻唇沟皮瓣的分区修复方式包括鼻唇沟推进瓣、易位瓣、折叠瓣、瓦合瓣、岛状瓣和双瓣等。在修复鼻侧面或鼻翼缺损时,根据创面大小可选择推进瓣、易位瓣、瓦合瓣或岛状瓣等方法;针对鼻翼及前鼻孔等部位的洞穿型缺损,可选择鼻唇沟折叠瓣及瓦合瓣;针对鼻下部的组织缺损,可选择鼻唇沟双瓣进行修复。在选择适合的鼻唇沟瓣类型和分区修复方式时,术者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缺损程度和位置、血供情况、组织可塑性以及术后外观和功能要求等。

    • >整形与修复专栏
    • 285例儿童鼻骨骨折影像分析及骨折分型研究

      2023, 29(5):7-1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3208

      摘要 (394) HTML (350) PDF 1.69 M (5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CT影像分析,探究儿童鼻骨骨折的影像学特点,为制定个性化儿童鼻骨骨折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6年1月—2021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285例儿童鼻骨骨折患者,其中男191例,女94例,年龄7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8.52±3.51)岁。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学龄前组(0~5岁),小学组(6~11岁),初中组(12~14岁),由影像科收集DICOM格式的CT影像数据,使用Mimics软件对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分析以上患者鼻骨骨折的特点,统计面中部其他骨骨折的发生率,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CT影像的儿童鼻骨骨折分类方法。结果 统计285例患者中,学龄前组患儿69例(24.21%)、小学组患儿145例(50.88%),初中组患儿71例(24.91%);其中单纯型鼻骨骨折210例(73.68%),复合型鼻骨骨折75例(26.32%)。根据上述患者的CT影像,分析儿童鼻骨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将儿童鼻骨骨折分为4种类型,其中Ⅰ型为单纯鼻骨骨折无移位,只见骨折线34例(11.93%),Ⅱ型为单纯鼻骨骨折有移位176例(61.75%),Ⅲ型为合并1种面中部其他骨骨折的鼻骨骨折70例(24.57%),Ⅳ型为合并两种及以上面中骨骨折的鼻骨骨折5例(1.75%)。结论 影像学分析儿童鼻骨骨折特点和鼻骨骨折分型方法,骨折的匹配度更高,可以更好地评估儿童鼻骨骨折的情况,并对儿童鼻骨骨折的个性化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2023, 29(5):14-1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354

      摘要 (377) HTML (278) PDF 1.03 M (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一期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9月舌癌根治术的32例患者,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同期行舌缺损修复。其中男25例,女7例,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术前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确定上臂外侧区域穿支血管位置,皮瓣轴线位于三角肌止点与肱骨外上髁之间的连线后方1 cm,根据舌缺损面积和形状设计皮瓣。结果 32例患者中,皮瓣大小为7.5 cm×4.0 cm~14.0 cm×6.0 cm,平均厚度为(0.85±0.40) cm,平均血管蒂长度为(8.24±1.37) cm,穿支数量为2~4支。供区切口均一期拉拢缝合。除1例患者术后第4天皮瓣坏死改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后皮瓣存活,皮瓣一期成活率为96.9%(31/32)。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行气管切开。随访7~22个月,平均11个月,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较满意,无远期并发症。结论 游离上臂外侧皮瓣血管恒定、制备简单、质地薄软,皮瓣成活率高,供区并发症少,是修复舌癌术后半舌缺损的良好选择。

    • 3D个性化定制人工材料耳支架在一期全耳再造术中的应用

      2023, 29(5):19-2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3034

      摘要 (281) HTML (269) PDF 1.25 M (4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3D个性化定制人工材料耳支架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一期全耳再造术中的临床效果与优势。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3月接收并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单侧小耳畸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实验组采用3D个性化定制的人工材料支架,对照组采用常规需术中拼接的成品耳支架,均行支架植入-颞浅筋膜瓣转移的一期全耳廓再造术,伴或不伴同期听力重建。记录手术耗时,术后随访观察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并行耳廓对称度、精细结构评分以及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同期行听力重建者听力得到改善,术后言语识别阈平均改善38.6 dBHL,术后最大言语识别率均达到100%。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耳廓对称度和精细结构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耗时实验组较对照组短(P<0.01);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中最终每项平均得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3D个性化定制耳支架植入耳再造术安全有效,可同期行听力重建,临床效果优越,可成为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再造术的更优选择。

    • 先天性耳廓畸形耳模矫正的疗效分析

      2023, 29(5):25-3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25

      摘要 (322) HTML (140) PDF 1.31 M (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先天性耳廓畸形耳模矫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进行耳模矫正的201例(318耳)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按患儿开始治疗的日龄将其分为3组:109例(181耳)<14 d的患儿为1组,75例(117耳)14~42 d的患儿为2组,17例(20耳)43~89 d的患儿为3组;分析3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长、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201例(318耳)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治疗的显效及治愈率为93.4%,佩戴时长平均(32.4±10.8) d,并发症发生率45.9%。3组的治疗显效及治愈率分别为96.7%、90.6%、8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9,P=0.005);3组的矫正时长分别为(30.2±10.4)、(35.2±10.8)、(35.5±9.7) 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940,P=0.000);3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0%、59.8%和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00,P=0.001)。结论 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通过耳模矫正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4 d内开始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率,缩短治疗时长,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灌流模式软骨膜-软骨-软骨膜复合体重建上鼓室外侧壁的临床应用

      2023, 29(5):31-35.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57

      摘要 (101) HTML (141) PDF 1.27 M (2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耳内镜灌流模式下应用软骨膜-软骨-软骨膜复合体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在上鼓室胆脂瘤(包含外耳道胆脂瘤和中耳胆脂瘤)手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纳入研究的29例患者(外耳道胆脂瘤14例,中耳胆脂瘤15例),其上鼓室全部被胆脂瘤侵犯破坏,彻底清除上鼓室及听骨链病变后,应用耳内镜在灌流模式下选取耳屏或耳甲腔软骨膜-软骨-软骨膜复合体重建上鼓室外侧壁。结果 术前气导听力(42.51±3.55) dBHL,术后3个月为(26.22±5.12) dBHL;术前气骨导差(28.67±6.31) dBHL,术后3个月为(13.11±6.56) dBHL,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定期随访,出现耳鸣5例,眩晕3例,内陷袋1例,人工听骨赝复物脱出1例,外耳道狭窄3例,鼓膜穿孔1例;耳鸣、耳闷、眩晕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内陷袋及人工听骨赝复物脱出的患者听力改善尚可,继续观察随访;鼓膜穿孔及外耳道狭窄再次行手术处理后痊愈。结论 耳内镜灌流模式下软骨膜-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在清除胆脂瘤后,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可有效恢复中耳鼓室解剖结构,显著提高患者术后听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确切。

    • >论著
    • 继发于突发性聋的BPPV与原发性BPPV的疗效和转归比较

      2023, 29(5):36-4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82

      摘要 (176) HTML (133) PDF 907.55 K (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与原发性BPPV的临床特点,比较两者疗效和转归,并分析可能的原因。方法 观察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就诊的突发性聋继发BPPV患者74例,与同期就诊的原发性BPPV患者112例进行比较。观察、比较突聋继发BPPV患者与原发性BPPV患者的临床分型、疗效、治疗后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治疗前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数值的差异。结果 原发组中单管管石症80.4%(90/112),高于继发组33.8%(25/7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953,P<0.01);原发组1次治愈率86.6%(97/112),高于继发组50.0%(37/7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467,P<0.01);继发组1次治愈后眼震慢相速度CP值>20%为67.6%(25/37),高于原发组25.8%(25/9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2,P<0.01)。继发组治疗后DHI评分≤30分为31.1%(23/74),低于原发组73.2%(82/11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3.367,P<0.01);治疗前,继发组血同型半胱氨酸值与原发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22,P<0.01)。结论 继发组中单管管石症发生率较低、1次治愈率较低;治愈后遗留两侧前庭功能不对称占比较高;DHI评分较高;血Hcy数值较高。其原因考虑为突发性聋继发BPPV患者前庭、半规管的损伤范围更广、更严重、更持久。

    • 单侧上颌窦真菌球患者上颌窦解剖参数的CT研究

      2023, 29(5):41-45.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329

      摘要 (77) HTML (132) PDF 1.10 M (2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单侧上颌窦真菌球(UMFB)与上颌窦解剖参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UMFB患者的鼻窦CT资料,应用Mimics 21.0软件对双侧上颌窦进行三维重建,同时测量计算患侧与健侧上颌窦的容积、表面积、气化系数、骨壁厚度及密度等解剖参数,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UMFB患者的双侧上颌窦中,患侧上颌窦容积、内表面积、气化系数、上下径均较健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右径、前后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上颌窦骨壁厚度及密度均较健侧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UMFB患侧上颌窦解剖参数与Lund-Mackay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UMFB更好发于上颌窦容积、表面积、气化系数以及上下径较小的一侧。上颌窦骨壁厚度及密度增大对于诊断UMFB具有一定价值。

    • 变应性鼻炎儿童蒿花粉变应原组分诊断

      2023, 29(5):46-5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18

      摘要 (309) HTML (140) PDF 883.35 K (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AR)患儿进行变应原组分筛查,了解AR患儿代表性蒿属植物花粉变应原致敏组分。方法 采集黄花蒿和大籽蒿花粉,提取花粉蛋白,以临床确诊为AR且艾蒿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sIgE)检测为阳性患儿血清为一抗,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筛查花粉中变应原组分。结果 蛋白质免疫印迹显示2种蒿属植物花粉蛋白提取物中主要有3条带能与血清IgE特异性结合,相对分子量(Mr)分别为12、25和70 kDa。黄花蒿花粉中70 kDa变应原为AR儿童最常见的变应原分子,阳性检出率为85.19%,25 kDa和12 kDa变应原分别为37.04%和14.81%。大籽蒿花粉中70 kDa变应原阳性检出率低于黄花蒿(P<0.05),为51.85%,25 kDa和12 kDa变应原阳性检出率与黄花蒿相似(P>0.05)。另外,同一个体血清对2种蒿属植物同源变应原阳性反应存在差异,不同患儿对1种或多种变应原分子敏感。结论 AR患儿黄花蒿花粉致敏率更高,推荐增加黄花蒿花粉组分蛋白进行诊断和免疫治疗,尤其是70 kDa变应原分子。

    • 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分析

      2023, 29(5):51-54.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43

      摘要 (357) HTML (161) PDF 1.22 M (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ACC)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1例病理确诊为鼻腔鼻窦ACC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及生物学特性,针对不同部位、分期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手术及术后放疗。结果 31例鼻腔鼻窦ACC患者随访30例,1例失访;3年生存率为87.1%(27/31),5年生存率为71.0%(22/31),3年局部复发率为16.2%(5/31),5年局部复发率为25.8%(8/31)。结论 鼻腔鼻窦ACC生长部位深在,毗邻结构复杂,肿瘤的高侵袭性和沿神经浸润生长的习性,手术彻底切除较难,易复发。传统手术结合鼻内镜颅底技术以及神经追踪技术是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 鼻腔鼻窦低级别非肠型腺癌4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23, 29(5):55-59.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98

      摘要 (317) HTML (142) PDF 1.26 M (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低级别非肠型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 收集分析2013—2022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4例鼻腔鼻窦低级别非肠型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及随访预后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中,男1例,女3例,发病年龄33~70岁。2例查体发现右侧鼻腔肿物,1例右侧鼻塞、流涕1年余,1例左侧面部疼痛4月余。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例术后接受放疗。免疫组化结果:CK7阳性表达,CK20、CDX2和villin均阴性。3例手术患者随访至今,均无复发及转移。1例未行治疗,因并发中耳癌去世。结论 鼻腔鼻窦低级别非肠型腺癌临床罕见,发病隐匿,确诊需根据病理诊断,手术治疗有效。

    • Nanopore测序揭示m6A修饰铁死亡相关基因在中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3, 29(5):60-7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3196

      摘要 (314) HTML (145) PDF 1.43 M (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N6-甲基腺苷(m6A)修饰在中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作用和基因相关通路,为头颈部HNSCC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出新的观点及研究参考。方法 选取3对临床中晚期HNSCC患者的癌及其癌旁组织(6个样本)进行测序,从癌和癌旁组织的转录组、m6A相关差异基因中筛选出两者共同的差异基因,通过基因本体(GO)分析、pathway分析及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找出其中的枢纽(hub)基因,随后对网络中的基因进行基因集变异分析(GSVA),从而得到m6A修饰影响的基因及通路。结果 从癌与癌旁组织的差异基因中筛选出96个转录组m6A相关的上调基因、159个m6A相关下调基因;信号通路分析发现PPAR通路、免疫相关通路下调,代谢通路上调;构建PPI后发现,CDK1呈现上调趋势,而DCN及ARG2均呈现下调趋势;GSVA分析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在癌组织中上调;PPI中的hub基因共表达分析发现AGR2和CDK1在m6A调控下,与铁死亡相关基因联系很密切。结论 m6A修饰与FOXA1、RPL8、DNC、CDK1、ApoE、POSTN、YWHAZ、MMP13等铁死亡相关基因紧密相关,m6A修饰可能通过铁死亡相关基因影响免疫、代谢相关通路,从而在中晚期HNSCC中起重要作用。

    • 72例咽旁隙肿瘤的临床诊治

      2023, 29(5):71-8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240

      摘要 (302) HTML (121) PDF 1.39 M (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并总结咽旁隙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咽旁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影像学资料不全及失访的患者共筛选到72例,其中男36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6.06±1.72)岁;女36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53.67±4.88)岁。所有患者均根据术前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制定手术方案,经口径路27例,颈侧径路45例。术后随访2~135.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4.38个月。统计分析临床、影像及手术资料。结果 72例患者术后病理为良性肿瘤63例,其中上皮源性肿瘤29例,神经源性肿瘤30例,其他组织来源良性肿瘤4例;4例复发,其中2例神经鞘瘤,2例多形性腺瘤,余59例恢复良好;恶性肿瘤9例,其中鳞状细胞癌5例,恶性梭形细胞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滑膜肉瘤1例;3例复发。尽管良性咽旁隙肿瘤经口内镜手术存在囊内分块切除的情况,但相比整块切除的患者并未增加复发风险(P=0.381)。结论 咽旁隙肿瘤位置深在,临床结构复杂,良性肿瘤预后可,恶性肿瘤易复发转移,预后较差。根据术前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制定手术径路至关重要。手术以颈侧开放径路为主要方式,内镜辅助径路需严格把握适应证,肿物长径较大时在包膜完整的情况下作囊内分块切除是可行的。

    • 严重和复杂颈深部间隙感染治疗的思考

      2023, 29(5):81-86.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540

      摘要 (271) HTML (152) PDF 1.07 M (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近年来颈深部间隙感染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有时治疗十分棘手,本文通过复杂病例的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再认识和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7例严重和复杂颈深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6.86岁,其中大于50岁5例,小于50岁2例。4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感染部位以咽旁隙(6例)多见,其次是下颌下间隙(5例)和气管前间隙(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其中5例颈侧切开包括2例颈胸联合切开引流,1例口内切开引流,1例经皮纵隔穿刺引流,1例气管切开。所有患者均治愈。最常见并发症是低蛋白血症(4例),其次是下行坏死性纵隔炎(3例)。结论 复杂颈深部间隙感染多见于老年男性和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关键,针对不同部位的感染,采用个体化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

    • 颈外径路Sistrunk手术治疗成人复发性舌甲状舌管囊肿的临床分析

      2023, 29(5):87-90.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396

      摘要 (327) HTML (220) PDF 1.03 M (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复发性舌甲状舌管囊肿(LTGDC)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6例反复复发的成年LTGDC患者,术前行甲状腺B超提示甲状腺位置并排除异位甲状腺,颈部CT检查明确肿物大小、部位及与舌骨的关系,喉咽部MRI明确肿物性质。手术均采用颈外径路Sistrunk手术。结果 6例患者曾误诊为会厌囊肿4例,舌根囊肿2例,均已行囊肿切除术,复发时间3周至1年。所有患者行颈外径路Sistrunk手术完整切除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舌管囊肿。术后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结论 复发性舌根部或会厌间隙的囊性肿物应考虑LTGDC的可能性。所有患者术前均应行喉镜检查和颈部影像学检查以了解囊肿的形态、位置及其和舌骨的关系来选择手术方式。对于成人复发性LTGDC,Sistrunk手术可彻底切除囊肿减少复发。

    • >临床报道
    • 乙状窦还纳及窦壁重建术治疗搏动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2023, 29(5):91-95.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91

      摘要 (367) HTML (224) PDF 1.11 M (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乙状窦还纳术及窦壁重建术治疗乙状窦憩室及骨壁缺损引起的血管搏动性耳鸣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9月威海市立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7例血管搏动性耳鸣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当天、1个月、6个月、1年耳鸣变化情况。结果 7例患者均为女性,右侧发病6例,左侧发病1例。根据临床表现及颞骨薄层CT及颅脑MRA、MRV检查确诊为乙状窦源性血管搏动性耳鸣,耳鸣致残量化表(THI)评分分级,均为3级以上,7例患者均在全麻下手术,其中6例乙状窦憩室伴发乙状窦骨质缺损患者接受乙状窦憩室回纳及窦壁重建术治疗,1例合并横窦憩室患者接受乙状窦、横窦憩室回纳+窦壁重建术治疗。术后1年随访,痊愈5例、显效1例、有效1例。结论 对乙状窦憩室或骨壁缺损引起的搏动性耳鸣进行乙状窦还纳术及窦壁重建术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 >病案报道
    • SMARCB1(INI-1)缺失性鼻腔鼻窦癌1例报道

      2023, 29(5):96-9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370

      摘要 (37) HTML (113) PDF 1.19 M (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婴幼儿下颌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1例

      2023, 29(5):99-101.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63

      摘要 (43) HTML (120) PDF 1.18 M (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颈部坏死性筋膜炎1例

      2023, 29(5):102-10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346

      摘要 (215) HTML (134) PDF 1004.47 K (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综述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2023, 29(5):104-10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53

      摘要 (338) HTML (133) PDF 854.69 K (2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传染性极强、严重危害全球公共卫生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咳嗽、乏力等,随着疫情的发展,COVID-19患者病程中出现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SSNHL)越来越多。SSNHL可以是COVID-19患者的后遗症,也有部分患者以SSNHL为首发和唯一的症状。该文对COVID-19相关SSNHL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总结,希望有助于后续的相关研究和临床诊治。

    •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2023, 29(5):109-113.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414

      摘要 (280) HTML (147) PDF 853.56 K (3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密不可分,其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一类可干扰内源性激素的典型环境污染物,流行病学研究显示AR发病与EDCs暴露有一定的关联性。EDCs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有探索性研究,EDCs可通过作用于激素信号通路,促进氧化应激和气道炎症,打破辅助型T细胞(Th)1/Th2平衡,引起微生物群失调,调控表观遗传调控等途径引起呼吸道变应性炎性反应,说明EDCs暴露可能是诱发AR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EDCs来源、分类、污染现状、特性及对AR发病的影响和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咽旁隙肿瘤手术路径的研究进展

      2023, 29(5):114-118. DOI: 10.11798/j.issn.1007-1520.202322371

      摘要 (124) HTML (132) PDF 840.51 K (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咽旁隙是头颈部重要的软组织间隙,有许多重要的血管及神经通过,其位置深在,结构复杂,手术暴露困难。咽旁隙肿瘤虽然临床发病率不高,主要以良性肿瘤为主,但其病理类型多样,且生长的部位及方式都有很大不同。在咽旁隙肿瘤手术中,为实现良好暴露,临床开发了多种手术路径,近年来,内镜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咽旁隙肿瘤手术的发展。为了解临床咽旁隙肿瘤手术的进展,本文对目前咽旁隙肿瘤的手术路径及其发展进行了概括,并在归纳总结多种临床路径后,对一些临床常见咽旁隙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提出了建议;同时,对咽旁隙的区域划分和咽旁隙的区域化治疗提出了几点意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温馨提示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www.xyosbs.com
唯一办公邮箱:xyent@126.com
编辑部联系电话:0731-84327210,8432746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及其他网站代理征稿及办理其他业务联系,谨防上当受骗!

关闭